琵琶常見名曲-10大琵琶名曲-琵琶名曲整理

琵琶常見名曲整理

買琵琶

琵琶名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稱曲中經典。樂曲內容的壯麗輝煌,風格的雄偉奇特,在古典音樂中是罕見的。

此曲最早見於1818年出版的華秋萍《琵琶譜》,1895年出版的李芳園編訂的《南北派十三套大麯琵琶新譜》中將它改名為《淮陰平楚》。樂曲是根據西元前202年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省靈壁縣東南)進行決戰時,漢軍設下十面埋伏的陣法,從而徹底擊敗楚軍,迫使項羽自刎烏江這一歷史事實加以集中概括譜寫而成。

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運用音樂手段表現了這場古代戰爭的激烈戰況,向世人展現了一幅生動感人的古戰場畫面。

早在十六世紀末,明代王猷定在《四照堂集》一書中就記述了當時琵琶名手湯應曾演奏《楚漢》一曲的生動狀況:“《楚漢一曲》,當其兩軍決鬥時,聲動天地,瓦屋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劍弩聲、人馬辟易聲,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淒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余騎爭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悲,終而落涕之無從也。其感人如此。”這段文字說明,《十面埋伏》的內容、結構和音樂形象與《楚漢》一曲所描述的大體一致,證明它的流傳年代是十分悠久的。

 琵琶名曲霸王卸甲

《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項羽,所以樂曲沉悶悲壯。傳說虞姬在項羽聽到楚歌聲而自為詩後和曰:「漢失已落地,四面楚聲中,大王意氣盡,賤妄何聊生!」蘇軾也曾做詩:「帳下佳人拭淚痕,門前壯士氣如雲,蒼皇不負君王意,只有虞姬與鄭君。「京戲《霸王別姬》名聞中外,琵琶曲《霸王卸甲》會帶給你更深刻的感受。

霸王卸甲》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大套武曲。這首曲子取材與《十面埋伏》一樣,也是描述垓下之戰,同樣是採用章回式結構,但立意不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劉邦,所以樂曲高昂,氣勢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項羽,所以樂曲沉悶悲壯

琵琶名曲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亦名《陽春古曲》,簡稱《陽春》,是一首廣泛流傳的優秀琵琶古曲。質樸而豐富的音樂語言,表現了人們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對大自然充滿無限感情的精神氣質。全曲呈現出一種明亮的色調,以清新流暢的旋律,活潑輕快而具有推動力的節奏,描繪了萬物生機,春意盎然的景象。聽來使人感覺耳目一新,成為一首雅俗共賞的優秀傳統樂曲。

琵琶名曲塞上曲

《塞上曲》是一首傳統琵琶大套文曲,樂曲通過描寫王昭君對故國的思念,表達了哀怨悲切之情。此曲細膩地描寫了王昭君對故國家園的思念,抒發了一種哀怨淒楚的情感,曲調婉轉細膩,纏綿惆悵。在彈奏上充分發揮左手推、拉、吟、揉及擻音、帶起等技法,在虛音、實音的不同音色、音量的交錯配合中,運用彈、挑、泛等單音與拉、推、輪指等連指的巧妙穿插,使旋律更顯委婉柔美,表現出「聲聲掩抑聲聲思」的情緒,表達了古代婦女受壓抑的內心痛苦,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琵琶名曲夕陽簫鼓

此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寧的情調,描繪出人間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陽,簫聲迎來圓月的傍晚;人們泛著輕舟,蕩漾於春江之上;兩岸青山疊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蕩月,槳櫓添聲

《夕陽簫鼓》又名《潯陽夜月》、《潯陽琵琶》或《潯陽曲》,《夕陽簫鼓》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旋律雅致優美。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樂曲以鼓聲、簫聲起始,主題富於江南水鄉情調,其後各段運用擴展、緊縮、移易音區和換頭合尾等變奏手法和水波聲、槳櫓聲等擬聲樂匯以豐富樂思。《夕陽簫鼓》又名《潯陽夜月》、《潯陽琵琶》或《潯陽曲》,《夕陽簫鼓》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旋律雅致優美。

琵琶名曲大浪淘沙

《大浪淘沙》是華彥鈞創作的一首琵琶獨奏曲,樂曲表現了作者對不平人世的無限感慨及對命運的態度。

據阿炳生前所言,這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是他在琵琶上彈奏而成。但據楊蔭瀏查證,道家中並無此曲。樂曲第一段旋律與廣東音樂《三潭印月》曲首的旋律相近似,很有可能此曲是華彥鈞根據他所熟悉的音調創作的。

琵琶名曲昭君出塞

我國音樂歷史上有不少描寫昭君出塞的樂曲,尤其是凡提到琵琶,大多和昭君出塞的故事聯繫在一起。在《一素子琵琶譜》中新調6首之一,為《昭君出塞》,註明通《石上流泉》,而《月映西湖》,注又名《出塞》;華秋苹《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譜真傳》的浙江陳牧夫派琵琶曲目中有《昭君怨》,後來李芳園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中,出現了描寫昭君出塞故事的套曲《塞上曲》。但是,華彥鈞傳譜的這一曲,均與此不同。據華彥鈞自己說,此曲是由他父親華雪梅傳授的。但是,我們從該曲的旋律音調,可以發現有類似廣東音樂「乙反線」的特徵,似乎有作者所處年代廣為流傳的廣東音樂曲《昭君怨》的因素。此曲有作者自己琵琶曲上的一些特點,例如,與《大浪淘沙》相似的樂曲結構、旋律節奏音型和演奏手法等。在表現的情感上,仍表現出作者的豁達氣度,而絕無那種閨怨

琵琶獨奏曲《昭君出塞》由華彥鈞傳譜。樂曲通過刻畫昭君出塞時的情緒變化,表達了作者對這一歷史事件的無限感慨。

琵琶名曲月兒高

《月兒高》曲譜初見於清嘉慶年間蒙族人榮 齋所編的《弦索備考》中,後華秋萍《琵琶譜》中的《月兒高》,樂曲輪廓與其基本相同,但將各段曲牌名稱改為抒情寫景的小標題。全曲十二段,可分為起、承、起、合四個部分。

琵琶名曲海青拿天鵝

據說《海青拿天鵝》是現今所知,流傳年代最早的一首琵琶曲。《海青拿鶴》於元代出現,是一首專為琵琶創作的獨奏曲。海青拿鶴:又名《海青拿天鵝》,元代時出現的專為琵琶創作的獨奏曲。北京智化寺有清康熙三十三年的抄本《放海青》、《拿鵝》兩曲。1814年榮齋編《弦索備考》亦有《海青》一曲,均為合奏譜。現存琵琶獨奏樂譜最早見於華秋萍的《琵琶譜》。此曲題材取自於北方遊牧民族狩獵生活,海青又名海東青,是北方狩獵民族飼養的一種專門捕獵動物的猛禽,當時的契丹王室常攜海青外出圍獵,故此曲可能是在契丹民族或女真族的傳統音樂的基礎上加工編創而成。

琵琶名曲彝族舞曲

《彝族舞曲》是一首有著濃郁生活氣息的極其抒情的樂曲,它仿佛是用音樂來描述山野風情的畫卷。 《彝族舞曲》是王惠然創作於1960年的一首琵琶獨奏曲,取材於雲南彝族《海菜腔》、《煙盒舞》。樂曲以優美抒情的旋律,粗獷強悍的節奏,生動地描繪了彝族山寨迷人的夜色風光,男女青年們熱情舞蹈的歡樂場面。此曲富有濃郁的民族特點,並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深受眾多音樂家喜愛,被改編成古箏、三弦、揚琴、阮獨奏曲及管弦樂曲。殷飈將它改編成吉它獨奏曲,1987年參加在珠海舉辦的中國國際吉它藝術節中得到國內外的高度讚揚,成為一首在吉它界中頗有影響的吉它名曲

章紅豔琵琶獨奏會2017/08/04 (五)19:30 演奏廳

章紅豔琵琶獨奏會訊息分享
2017/08/04 (五)19:30 演奏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1-1號
《山水別》章紅豔琵琶獨奏會
主辦:琴園國樂團
指導:文化部

節目介紹


章紅艷×琵琶情訴×再現山水原音

近年來章紅艷皆在國家音樂廳舉辦琵琶專場音樂會,其琵琶彈奏之技巧精湛、才情豐沛、極富音樂表現力。
不同以往的,《山水情》將於國家演奏廳以小而精緻的展演,呈現章紅艷琵琶的絕妙原聲,以山水音樂為風景,近距離欣賞章紅艷琵琶的純淨音色。

導聆/林谷珍
琴園國樂團團長,音樂文化人、笛簫製作家。多年來致力於樂器製作與改良、推廣及研究,自1998年迄今於國家音樂廳策劃導聆20多場(中國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樂會,有系統的紀錄、建立和出版當代笛壇的影音資料,亦策劃導聆其他系列音樂會。是首位受邀至中國大陸主持並導聆民族音樂會之台灣人士。20多年來為推動傳統音樂文化不遺餘力。

琵琶/章紅艷
中國琵琶演奏家、教育家。琵琶師承上,她由父親章時鈞啟蒙,就讀中央音樂學院期間先後師從孫維熙、林石城教授。
章紅艷自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現為該校教授、碩士生導師,並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在美講授琵琶與中國音樂課程。

【曲目】
《高山流水》、《塞上曲》、《霸王卸甲》、《草原小姐妹》、《北地王》、《西湖山水》、
《琵琶行》